在2023年青岛电影学院“金象奖”颁奖典礼上,一名获得三等奖的女生上台后突然夺走主持人话筒,宣布拒绝领奖。大概意思是,她自己掏三十多万(学校出了一部分)用心拍摄的影片《吹响小山河》没有得到学院认可,觉得很可惜。同时提到影片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奖项,包括一些A类提名,所以对于学校评出的这个三等奖她是不接受的,言外之意奖项评低了,最后她撂下一句:“我会继续热爱我的电影,但这个奖我今天领不了。”
就流出的视频来看,从当事女生说出“没得到学院认可,觉得很可惜”开始,其实场下就已经一片哗然了,紧接着现场工作人员上台打算接过话筒,但是当事女生还是坚持把话讲完,之后才转身离场。虽然再往后的现场情况没有相关视频流出,但是不难想象的是,这次颁奖典礼注定是尴尬的。
(资料图)
当然因为这一幕的流出,也使得青岛电影学院方面不得不面对舆论。目前,就青岛电影学院方面在接受不同媒体时的表态来看,总体上是比较说得过去的。其一、强调评委老师很专业;其二、是否会对奖项进行调整还不确定;其三、不会处分当事女生,她已经毕业,会保护好自己的学生。
一定程度上,作为校方来讲,也只能给出这样的态度。甚至从事情的发生来看,估计也是一头雾水。因为比起校方怎么面对这件事情,更重要的是舆论层面怎么看待这件事情,并且说回各自的立场又该如何理解这件事情。
先说舆论层面的反应。就当事女生的影片来讲,如果撇开这件事情,单纯地站在学生这个大前提下评价,舆论层面估计也会觉得不错。但是因为这件事情留下的“强要感”,舆论层面难免会反感,因此评价自然会更为苛刻,以至于当事女生被骂就成为舆论层面的基本盘。
另外,有人也比较公允地放出获得一等奖的影片《红日照青林》和获得二等奖的影片《行舟》的播放链接,意思当事女生认为评委们评低了,所以让大家也给评一评,看结果如何?不出所料,说好的也有,说啥也不是的也有,总之很难一概而论。
到此为止,其实这件事情也就比较清晰了。作为文艺作品来讲,虽然存在优劣之分,但是都在优秀序列中的作品,往往要是硬排序,肯定是需要有倾向性的,也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来评价。换句话说,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奖项,包括一些A类提名,只能证明作品在对应的标准下被认可了,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通吃奖项。
当然有没有通吃奖项的作品呢?肯定是有的,但是挺少的。所以这件事情本身的问题,并不在于评委们是不是没认真评分,而是当事女生对评价本身存在认知失调。一方面,不是花了多少钱,投入多少心血,获过多少奖项。所有人就都要说好;另一方面,不是说这一次给评高了,意味着就水平真的高了,也不是说这一次给评低了,意味着就水平真的不行,而是要在评价中看到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,从而寻找继续精进的路子。
也就是说,可能就现场感受来讲,当事女生很是不满打低分的评委们,但是再过一些年以后,她应该感谢那些打低分的评委们,说到底,年轻人最怕的就是“出道即巅峰”,很多时候当时看来很爽,很辉煌,但某种程度上,“捧杀”也会成为止步不前的最大阻力。
与此同时,作为在公共场合下的举止言行,我们除了要维护自己的利益,也要考虑不影响别人的利益,否则理由再怎么冠冕堂皇,也是一种有失体面。就拿当事女生来讲,她是讲爽了,可是留下的烂摊子谁收拾呢?
之所以这样说,并不是觉得为了维护集体面子就必须不顾个人利益,而是对于这种相对松散的集体给个人的荣誉,个人不应该过分为了荣誉轻重而不顾一切的撕毁脸面。说句不好听的,那些连奖项都没评上的人,难道就提刀捅人吗?
不夸张地说,舆论层面群情激愤,甚至开始对影片《吹响小山河》进行跑偏性的开扒,也主要还是对当事女生的言行逻辑看不惯。换句话说,无论是当事女生,还是舆论层面,都其实没有把焦点聚集在影片的艺术创作评价上。当事女生的逻辑是:那么多人都说好,你们也得说好;舆论层面的逻辑是:那么多人说好,就一定是好的?
由此再看这件事情引发的舆论纷争,其实就是“做事先做人”的问题。当然,我们也不是认为,人做到位事做得再烂也行,而是事做得不错的情况下,更要把人做到位,否则事做得再好,也是不行的。当然考虑到当事女生年轻气盛、年少轻狂的现实,舆论层面在批评的同时,也尽量给予宽容,不要因为她的莽撞就彻底否定她的作品,否定她的未来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洁具网 版权所有
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
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